中泰联演泰军为何看重轰油6 老兵出国的深意!在泰国乌隆他尼空军基地的跑道上,一架涂装斑驳的轰油-6加油机缓缓滑行,与身旁泰国空军的“鹰狮”战斗机形成鲜明对比。2025年9月26日,中泰“鹰击-2025”联合军演落幕合影中,这款服役30年的中国老将首次走出国门,与攻击-2无人机、米-171Sh搜救直升机一同亮相异国战场。这场联演因三款特殊装备的登场透露出不同寻常的信号,中国空军正将跨境演训场化为“实战检验室”,用老装备破解新课题。
此次中方编队携带支援保障体系出境,甚至不惜暴露轰油-6载油量有限、米-171Sh航程短板的现实。泰国军事摄影师镜头记录显示,轰油-6的加油软管在演习中曾与泰方“鹰狮”战机对接,这可能是中国加油机首次与北约标准战机实现跨国加油。攻击-2无人机占据合影C位,翼下挂载的模拟导弹暗示演习已融入反游击作战课目。
轰油-6加油机于1995年服役,曾长期作为中国空军唯一的国产加油平台。其载油量约37吨,可供给其他战机的燃油仅18吨左右,仅能支撑5架歼-10战机的远程保障需求。正是这款濒临退役的机型,成为了中国空军跨境加油训练的“启蒙老师”。在9月17日转场泰国的航程中,轰油-6为歼-10C机群提供了中途加油支持,这是中国空军首次在陌生空域组织加油机与战斗机的跨国协同。
轰油-6的软管加油系统与泰国“鹰狮”战机的受油装置存在兼容挑战。北约体系战机通常采用硬管加油或特定标准的软管接口,轰油-6的RDC-1加油吊舱源自英制MK.32技术,需调整压力参数才能适配。演习期间,中方工程师对加油吊舱进行了现场调试,完成对接试验,这一细节暴露出中国空军在跨国联合保障经验上的缺失,也体现了其抓住一切机会补齐短板的务实态度。
攻击-2无人机首次现身中外联演,其机长11米、翼展20.5米,配备涡轮螺旋桨发动机,可在9000米高空连续巡航20小时。机翼下的6个挂架携带12枚小型导弹,合成孔径雷达与光电吊舱使其具备“发现即摧毁”的能力。在泰国丛林地形中,攻击-2模拟了对地打击任务,填补了有人战机在反游击作战中的空白。泰国空军目前没有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,攻击-2的参演让泰方近距离体验了无人系统的作战效能。演习中,攻击-2与歼轰-7A有人战机组成混合编队,无人机负责长时间战场监视,有人机实施高强度突击,这种协同模式此前仅在中巴联训中短暂测试过。
米-171Sh直升机配备“维杰布斯克”自卫系统,具备主动红外对抗能力,短翼可加挂航炮或火箭弹。这款俄制直升机在俄乌战场上曾创下苏-34飞行员坠机后15分钟内被营救的纪录。中国空军于2019年引进该机型,随后在西部战区组建运输搜救团,多次参与四川平武洪水救援等实战化任务。演习中,米-171Sh与泰国空军的EC-225直升机协同演练了飞行员搜救课目。双方机组在模拟战场环境下,使用电动绞车和探照灯在丛林地带定位并回收“跳伞飞行员”。
中泰“鹰击”联演已举办七次,此次中方机队转场难度显著升级。机群需穿越东南亚季风带,在热带气候下完成起降。泰国乌隆他尼基地的跑道湿度与华南地区差异明显,对歼-11BSHG等重型战机的起降操控提出挑战。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的歼-10C战机在转场前特意加装了气象雷达增强模块。与泰国“鹰狮”战机的对抗中,歼-11BSHG展现了升级后的有源相控阵雷达优势,该雷达探测距离超过200公里,可匹配霹雳-15远程空空导弹,形成对四代机的压制能力。泰方飞行员利用西方训练体系下的电子战技巧,多次在近距离格斗中扰乱歼-11BSHG的雷达锁定。
轰油-6的海外部署暴露出中国空军境外支援体系的薄弱。由于泰国基地缺乏专用加油机维护设备,中方技术团队不得不携带特制工具包现场组装调试。运-9LG电子战飞机第二次参加联演,其背负式雷达干扰机在跨境航程中需频繁校准频率,以规避东南亚密集的民用电磁信号。泰国军方提供的航食保障也成为适应性考验。中方飞行员首次长时间食用以咖喱和香茅为主的餐食,部分人员出现肠胃不适,医疗组为此调整了飞行前的健康监测标准。
2025年3月,中泰“蓝色突击-2025”海军联演在广东湛江举行,祁连山舰、昆明舰等主战舰艇参与联合搜救课目。这种跨军种联动的模式在此次空军演训中得到延续,米-171Sh机组与海军航空兵歼-11BSHG飞行员协同演练了海上搜救流程。泰国空军在演习中出动EC-225直升机,这款欧洲直升机与中国米-171Sh的通信系统存在协议差异。双方通过加装临时数据链中转设备,实现了救援指令的实时互通。中泰联演泰军为何看重轰油6 老兵出国的深意!
道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